眾所周知,2016年對于百度是無比坎坷,甚至危機四伏的一年。在這一年,百度落后于BAT中另外兩家的幅度,開始越來越大。
為此,百度從2016年底開始就屢屢求變,從1月17日陸奇加入百度擔任COO,到此后李彥宏夫人馬東敏也回歸百度,全面負責投資、人力、財務等,無不顯示出百度求變的決心。
昨天,百度CEO李彥宏對內發布了一封名為《迎接新時代》的內部信,其中對于百度在2017年內要做些什么進行了展望,也對內進行了大量喊話。
在其公開信中,李彥宏依次重點提到了內容分發、連接服務、金融創新、人工智能四大方面,尤其提出“百度從本質來講,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在做內容的分發”,表示2017年的百度會重點在以上這四方面有所動作。
同時,李彥宏也重點強調了百度內部的風氣問題和組織結構僵化的問題,公開表示“要鼓勵推動變革的人”,鼓勵“讓那些說話更沖,那些有‘臭毛病’的人,我們要讓他們在大的平臺上有發揮的機會!
應該講,對于一家巨頭級的互聯網公司而言,在春節剛剛結束之際就公開進行如此高姿態的表達和喊話,是頗為罕見的。
借李彥宏的本次講話,我們可以縱覽和預判百度在2017年會有的一些主要動向,其中也有許多頗為值得玩味的地方。
以下是我們的一些簡要解讀——
最為引人注意的是,李彥宏本次內部信中,居然通篇均未提到糯米和外賣,這基本意味著百度內部已經正視O2O戰線上的失利,可以預計,百度會在O2O方面全面收縮戰線;
李彥宏花了最大的篇幅來聊“內容分發”,反復提到“百度從本質來講,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在做內容的分發”,“內容分發是我們的核心,我們之所以能夠存在,我們之所以很多業務能夠做的起來,是因為我們有內容分發這樣一個堅強的大盤,這個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钡。
可以說,經歷了多年嘗試搖擺后,2017年的百度,終于要回歸到“信息分發”這個自己的起家之本。
且,這也基本意味著,百度開始正式向今日頭條宣戰。
可以預計,在2017年內,圍繞著“內容分發”,百度與今日頭條之間,將會有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可能是從人才到資本到技術儲備到內容生態甚至投資布局等全方位的。
同時可以預計,2017年,優質內容受到追捧的力度還會加大,而機器學習和內容分發算法方面的工程師將會更加值錢。
百度與今日頭條的這場爭斗,未必事關生死,但一定會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內都顯得舉足輕重。
此前被李彥宏宣布為“將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的“人工智能”,在此次內部信中卻相對弱勢,不僅被放到了“內容分發”之后,且李彥宏只是表達了“軟硬件的結合可能是人工智能的新機會,無人車就是新的硬件帶來新機會的典型代表,但這種創新現在還在一個非?焖俚牡^程中!币约疤峒傲瞬痪们癈ES上剛剛發布的搭載了度秘“小魚在家”,此外再無更多表達。
這背后的邏輯,可能在于:人工智能雖是大勢所趨,但卻仍然很難在短時間內直接給公司帶來看得見摸的著的現實收益,對于身為一家上市公司,且股價已經長期止步不前的百度來說,無疑還是需要看一看短期產出和收益的,而結合百度現有的業務、數據等優勢,“內容分發”看起來會是比“人工智能”更近,更容易受到資本市場認可的事情。
更何況,“內容分發”與“人工智能”之間,本來就在算法、數據等層面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李彥宏少見的在這封內部信中花了比較多篇幅提到了PGM,顯示出產品總經理負責制要加強落地。但PGM不是PM,至少到2016年的百度還是沒有產品文化,只有管理文化的百度,如果沒有產品文化,還是難免出問題。
此外,從李彥宏的內部信中可以感受到,百度內部人才的培養顯然出現了大問題,新人的培養和授權不足看起來從上到下都意識到了,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應該會重點關注這個問題,但還是得看怎么解決。
身為前百度員工,我的感受是百度長期沒有好產品出現的一個核心原因是缺乏好的產品經理培養和授權機制,管理機制太強勢。百度太多的產品決策系于高層,而產品經理手中話語權薄弱,產品缺乏真正的用戶視角出發,比如feed流這個業務,就是管理層決策后,大家一擁而上,此后所有產品都feed流了。
總體來說,可以看到百度正在奮力求變,而2017年對百度,也必將是不進則退的一年。
這當中,與今日頭條的“內容分發”之爭,以及百度內部的組織架構調整和組織文化重構,將是至關重要的兩個環節。